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关注患者需求 深耕中国市场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23-04-18 08:16:47

□ 郭婷


(资料图片)

“中国是勃林格殷格翰的重点市场和创新高地,在华收入是公司全球总收入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市场,人用药品业务是业绩主要贡献来源,大约占总营收的75%。”3月30日,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CEO董博文在2023年度中国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2022年,勃林格殷格翰在华核心业务人用药品、动物保健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业绩表现持续稳健。同时,在研发管线、数字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布局,驱动未来高质量发展。

创新药“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2022年,勃林格殷格翰的创新成果全面开花,多款新产品、新适应症加速获批上市。12月,国家药监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佩索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圣利卓)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急性发作。

“这是跨国药企第一个实现中国与国际同步研发、同步注册、同步获批的创新药,中国获批时间只比美国晚3个月,比欧洲晚1个工作日,真正实现了‘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医学和研发负责人张维表示,圣利卓是首个得益于“中国关键(China Key)”战略获批的产品。

据了解,2019年,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启动“中国关键”项目,将中国全面纳入公司全球早期临床开发项目,实现创新药物与全球同步注册上市。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勃林格殷格翰已与国内19家医院达成合作,14个全球创新药早期临床研究项目同步落地中国,涉及癌症、肺纤维化、免疫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勃林格殷格翰是首家将中国全面纳入全球早期临床研究项目的跨国药企。张维认为,这主要基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创新药研发带来的政策红利,中国的研究者也具备了开展早期临床研究和领导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实力。因此,勃林格殷格翰总部将中国市场定位为全球四个“焦点市场”之一,并给予资源倾斜。

“勃林格殷格翰开展研发创新,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我们会多次组织召开患者专家咨询会,邀请患者作为专家开展咨询,真正聆听患者的声音。”张维介绍,除了致力研究突破性疗法,专注高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勃林格殷格翰还希望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全病程服务与支持。

GPP是一种罕见的、复发性或持续发作的皮肤疾病,在中国约10万人中有1~2人患GPP。在勃林格殷格翰公益支持下,2022年2月,“银杏罕见皮肤病(GPP)关爱中心”成立;2022年3月,《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发布;2022年6月,中国首个GPP人工智能辅助识别工具发布;2023年3月,《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教手册》出版,为医患日常疾病管理提供参考。

加码数字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除了推动内部创新,勃林格殷格翰还致力携手合作伙伴开展外部创新。2022年,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启动北京“BIATLATL联合创新实验室”,协同上海联合创新实验室利用跨边界研究、业务拓展及许可和风险投资“三合一”创新模式,为中国生命健康产业源头创新赋能。同时,公司药物开发部致力利用中国的创新平台开展全球开发项目,赋能和加速全球创新药开发。

据了解,目前勃林格殷格翰全球人用药品在研管线极具创新潜力,目前约有90个在研项目,其中有50多个新分子实体具有突破性治疗潜力。勃林格殷格翰人用药品研发管线未来将在精神健康、肿瘤、代谢等疾病领域发力。

“在人用药品领域,未来7年,勃林格殷格翰全球预计有约20个注册成果。在‘中国速度’驱动下,未来将有更多创新产品在华加速获批,早日惠及中国患者。”董博文表示。

近年来,勃林格殷格翰将数字化转型提升至公司战略高度,2022年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落地。在卒中康复领域,德国标准的数字居家康复平台霁达云康正式上线,为居家康复的轻中度卒中患者提供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这是勃林格殷格翰数字化创新实验室BIX落户中国后的首个数字创新成果。2022年6月,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智能工厂”项目Ⅰ期顺利落成,借力数字化转型向“智能工厂”迈进。

此外,2021年,勃林格殷格翰启动“为了世世代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创造更多健康、更多潜能、更多绿色,积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8月,公司位于上海张江的人用药品生产基地——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颁布的碳中和证书,成为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制药工厂。

董博文表示,勃林格殷格翰深耕中国市场超过25年,在创新力、数字力和发展力“三重动力”的驱动下对未来充满信心,将继续投资并深耕中国市场。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